杏花的诗句
愁苦
徐元鼎
孟昉
汤允绩
关于长城的古诗词
薛昭纬
伍乔
古诗画带拼音
李景俭
高骈
冢中人
慧偘
小星 诗经
丁几仲
安邑坊女
蔡楠
白居易
赞美梅花的诗词
孔夷
唐珙
爱国
与信有关的诗词
苏拯
咏柳
咏史怀古
王珪
东
赵师严
夏清男
描写鹈鹕诗词
写景的诗句
菊翁
不学无术的诗句
李生
窦弘馀
陆龟蒙
邵雍
古诗词大全
# 古诗大全 #
@ 孟浩然
@ 唐朝
@ 写水
@ 唐诗三百首
@ 怀人
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,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。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,怀念扬州(即广陵)友人之作。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。“山暝听猿愁,沧江急夜流。”首句写日暮、山深、猿啼。诗人伫立而听,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。环境的清寥,情绪的黯淡,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。次句沧江夜流
诗人:孟浩然 朝代:唐朝 浏览:594
《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》
# 古诗大全 #
@ 李存勖
@ 唐朝
@ 婉约
@ 写景
@ 悲秋
@ 怀人
秋风落叶,景物萧索。触景怀人,能不勾起往事的回忆!“思量着”,余味无限,耐人寻思。这首小词借景抒情,睹物思人。“画楼月影”,“落叶西风”,意境优美,情韵绵长。 这首词的作年、本事均无考。从词中所写的景物来看,当属悲秋怀旧之作。 首句“一叶落”被用作调名,可见在全词中地位之重要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“见一叶落
诗人:李存勖 朝代:唐朝 浏览:3225
《一叶落·一叶落》
# 古诗大全 #
@ 吴文英
@ 宋朝
@ 怀人
柳暝河桥,莺晴台苑,短策频惹春香。当时夜泊,温柔便入深乡。词韵窄,酒杯长。翦蜡花、壶箭催忙。共追游处,凌波翠陌,连棹横塘。 十年一梦凄凉。似西湖燕去,吴馆巢荒。重来万感,依前唤酒银罂。溪雨急,岸花狂。趁残鸦、飞过苍茫。故人楼上,凭谁指与,芳草斜阳。
诗人:吴文英 朝代:宋朝 浏览:3079
《夜合花·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》
# 古诗大全 #
@ 姜夔
@ 宋朝
@ 宋词三百首
@ 记梦
@ 怀人
自沔东来,丁未元日至金陵,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,莺莺娇软。分明又向华胥见。夜长争得薄情知,春初早被相思染。 别后书辞,别时针线。离魂暗逐郎行远。淮南皓月冷千山,冥冥归去无人管。
诗人:姜夔 朝代:宋朝 浏览:3981
《踏莎行·自沔东来》
# 古诗大全 #
@ 姜夔
@ 宋朝
@ 写景
@ 怀人
沙露,衰草入云。丙午之秋,予与安甥或荡舟采菱,或举火罝兔,或观鱼簺下,山行野吟,自适其适,凭虚怅望,因赋是阙 著酒行行满袂风。草枯霜鹘落晴空。销魂都在夕阳中。 恨入四弦人欲老,梦寻千驿意难通。当时何似莫匆匆。
诗人:姜夔 朝代:宋朝 浏览:4044
《浣溪沙·著酒行行满袂风》
# 古诗大全 #
@ 魏承班
@ 宋朝
@ 婉约
@ 闺怨
@ 春天
@ 对月
@ 怀人
寂寂画堂梁上燕,高卷翠帘横数扇。一庭春色恼人来,满地落花红几片。愁倚锦屏低雪面,泪滴绣罗金缕线。好天凉月尽伤心,为是玉郎长不见。
诗人:魏承班 朝代:宋朝 浏览:3987
《玉楼春·寂寂画堂梁上燕》
# 古诗大全 #
@ 诗经
@ 先秦
@ 写雨
@ 民谣
@ 怀人
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。在一个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的早晨,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,“既见君子”之时,那种喜出望外之情,真可谓溢于言表。难以形容,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。三章叠咏,诗境单纯。而艺术的辩证法恰恰在于愈单纯而愈丰富。从诗艺、诗旨看,《风雨》都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。 蕴涵性的顷刻,包前启后。在情境的选择上,
诗人:诗经 朝代:先秦 浏览:3373
《风雨》
# 古诗大全 #
@ 周紫芝
@ 宋朝
@ 宋词三百首
@ 宋词精选
@ 婉约
@ 离别
@ 怀人
孙竞称周紫芝的《竹坡词》“清丽婉曲”。这首《鹧鸪天》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。词中以今昔对比、悲喜交杂、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。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,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,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,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。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,将夜深、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
诗人:周紫芝 朝代:宋朝 浏览:1439
《鹧鸪天·一点残红欲尽时》
# 古诗大全 #
@ 陈与义
@ 宋朝
@ 端午节
@ 怀人
@ 抒怀
@ 爱国
高咏楚词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榴花不似舞裙红。无人知此意,歌罢满帘风。 万事一身伤老矣,戎葵凝笑墙东。酒杯深浅去年同。试浇桥下水,今夕到湘中。
诗人:陈与义 朝代:宋朝 浏览:630
《临江仙·高咏楚词酬午日》
# 古诗大全 #
@ 佚名
@ 两汉
@ 写鸟
@ 怀人
有鸟西南飞,熠熠似苍鹰。朝发天北隅,暮闻日南陵。欲寄一言去,托之笺彩缯。因风附轻翼,以遗心蕴蒸。鸟辞路悠长,羽翼不能胜。意欲从鸟逝,驽马不可乘。
诗人:佚名 朝代:两汉 浏览:3558
《别诗三首·其一》
首页
上一页
3
4
5
6
7
8
9
下一页
末页
一周
月度
友情链接:
诗零网
名桩古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