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师侠
樵夫
汤舜民
慈母
小学生古诗
智亮
陈与义
王绩
凄美诗句
客户里女子
刘清之
登鹳雀楼古诗
左思
韩屿
班固 撰
关于长江的诗词
陈沆
表现母爱的诗句
吴势卿
赵溍
野花 诗词
妙信
吕本中
锦溪
描写中秋节的古诗
春天诗歌
刘公兴
写雪的诗句
李亨
陈郁
苏彦文
步非烟
古诗梅花
彭止
黄中
杨载
关于山水的古诗
杨鼎夫
古诗词大全
# 古诗大全 #
@ 江盈科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北人生而不识菱者,仕于南方,席上啖菱,并壳入口。或曰:“食菱须去壳。”其人自护所短,曰:“我非不知,并壳者,欲以去热也。”问者曰:“北土亦有此物否?”答曰:“前山后山,何地不有?”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,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。
诗人:江盈科 朝代:明代 浏览:302
《北人食菱》
# 古诗大全 #
@ 宗臣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数千里外,得长者时赐一书,以慰长想,即亦甚幸矣;何至更辱馈遗,则不才益 将何以报焉?书中情意甚殷,即长者之不忘老父,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。 至以「上下 相孚,才德称位」语不才,则不才有深感焉。 夫才德不称,固自知之矣;至於不孚之病,则尤不才为甚。 且今之所谓孚者,何哉?日夕策马,候权者之门。门者故不入,
诗人:宗臣 朝代:明代 浏览:329
《报刘一丈书》
# 古诗大全 #
@ 茅坤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青霞沈君,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,宰执深疾之。方力构其罪,赖明天子仁圣,特薄其谴,徙之塞上。当是时,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。已而,君纍然携妻子,出家塞上。会北敌数内犯,而帅府以下,束手闭垒,以恣敌之出没,不及飞一镞以相抗。甚且及敌之退,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。而父之哭其子,妻之哭其夫,兄之哭其弟者,往往
诗人:茅坤 朝代:明代 浏览:635
《青霞先生文集序》
# 古诗大全 #
@ 钱福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来老将至。(若 一作:苦)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。百年明日能几何?请君听我明日歌。(版本一 钱鹤滩) 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!日日待明日,万世成蹉跎。世人皆被明日累,明日无穷老将至。晨昏滚滚水东流,今古悠悠日西坠。百年明日能几何?请君听我明
诗人:钱福 朝代:明代 浏览:404
《明日歌》
# 古诗大全 #
@ 归有光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吴、长洲二县,在郡治所,分境而治。而郡西诸山,皆在吴县。其最高者,穹窿、阳山、邓尉、西脊、铜井。而灵岩,吴之故宫在焉,尚有西子之遗迹。若虎丘、剑池及天平、尚方、支硎,皆胜地也。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,七十二峰沉浸其间,则海内之奇观矣。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,未及三年,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。君之为县,有惠爱,
诗人:归有光 朝代:明代 浏览:688
《吴山图记》
# 古诗大全 #
@ 宋濂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王冕者,诸暨人。七八岁时,父命牧牛陇上,窃入学舍,听诸生诵书;听已,辄默记。暮归,忘其牛。或牵牛来责蹊田者。父怒,挞之,已而复如初。母曰:“儿痴如此,曷不听其所为?”冕因去,依僧寺以居。夜潜出,坐佛膝上,执策映长明灯读之,琅琅达旦。佛像多土偶,狞恶可怖;冕小儿,恬若不见。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,录为弟子,学遂
诗人:宋濂 朝代:明代 浏览:311
《王冕好学》
# 古诗大全 #
@ 唐顺之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,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。夫强秦之暴亟矣,今悉兵以临赵,赵必亡。赵,魏之障也。赵亡,则魏且为之后。赵、魏,又楚、燕、齐诸国之障也,赵、魏亡,则楚、燕、齐诸国为之后。天下之势,未有岌岌于此者也。故救赵者,亦以救魏;救一国者,亦以救六国也。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,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,夫奚不可
诗人:唐顺之 朝代:明代 浏览:819
《信陵君救赵论》
# 古诗大全 #
@ 王守仁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,有吏目云自京来者,不知其名氏,携一子一仆,将之任,过龙场,投宿土苗家。予从篱落间望见之,阴雨昏黑,欲就问讯北来事,不果。明早,遣人觇之,已行矣。 薄午,有人自蜈蚣坡来,云:“一老人死坡下,傍两人哭之哀。”予曰:“此必吏目死矣。伤哉!”薄暮,复有人来,云:“坡下死者二人,傍一人坐哭。”询
诗人:王守仁 朝代:明代 浏览:629
《瘗旅文》
# 古诗大全 #
@ 王守仁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灵、博之山,有象祠焉。其下诸苗夷之居者,咸神而祠之。宣慰安君,因诸苗夷之请,新其祠屋,而请记于予。予曰:“毁之乎,其新之也?”曰:“新之。”“新之也,何居乎?”曰:“斯祠之肇也,盖莫知其原。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,自吾父、吾祖溯曾高而上,皆尊奉而禋祀焉,举而不敢废也。”予曰:“胡然乎?有鼻之祀,唐之人盖尝毁之。象
诗人:王守仁 朝代:明代 浏览:551
《象祠记》
# 古诗大全 #
@ 王守仁
@ 明代
@ 辞赋精选
经,常道也。其在于天,谓之命;其赋于人,谓之性。其主于身,谓之心。心也,性也,命也,一也。通人物,达四海,塞天地,亘古今,无有乎弗具,无有乎弗同,无有乎或变者也,是常道也。其应乎感也,则为恻隐,为羞恶,为辞让,为是非;其见于事也,则为父子之亲,为君臣之义,为夫妇之别,为长幼之序,为朋友之信。是恻隐也,羞恶也,
诗人:王守仁 朝代:明代 浏览:289
《尊经阁记》
首页
上一页
1
2
3
4
5
6
7
8
9
10
下一页
末页
一周
月度
友情链接:
诗零网
名桩古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