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维
潘希白
关于雨的诗歌
讽刺不孝诗词
王元鼎
关于战争的古诗词名句
与信有关的诗词
怀才不遇
永柳古诗
道会
虞姬
西厢记诗词
唐代诗歌大全
刘安 撰
意境美的诗词
辛弘智
人 诗词
杨巨源
辛弃疾的古诗
刘基
蔡挺
乔舜
李白描写 绵阳 古诗
有关爱国的诗歌
关于舞的诗歌
祖可
傅自得
崔涂
十月古诗
郑琼罗
三年级上册古诗大全
庾吉甫
魏源
翁合
长须国驸马
刘琨
现代诗歌精选
答庞参军古诗答案
古诗词大全
# 古诗大全 #
@ 李白
@ 唐朝
@ 乐府
@ 妇女
@ 爱情
@ 叙事
@ 思念
@ 生活
妾发初覆额,折花门前剧。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十四为君妇,羞颜未尝开。(未尝 一作:尚不)低头向暗壁,千唤不一回。十五始展眉,愿同尘与灰。常存抱柱信,岂上望夫台。十六君远行,瞿塘滟预堆。五月不可触,猿声天上哀。(猿声 一作:鸣)门前迟行迹,一一生绿苔。苔深不能扫,落叶秋风早。八月蝴蝶
诗人:李白 朝代:唐朝 浏览:967
《长干行二首》
# 古诗大全 #
@ 张仲素
@ 唐朝
@ 思念
@ 闺怨
@ 女子
@ 闺思
唐代边境战争频仍,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,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。唐诗中,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。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。他的这类作品,除《春闺思》外。还有《秋闺思》、《秋夜曲》等,皆脍炙人口,传诵至今。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。诗的开头,紧紧扣住一个"春"字来写。"袅袅城边柳,青青
诗人:张仲素 朝代:唐朝 浏览:2474
《春闺思》
# 古诗大全 #
@ 李存勖
@ 南北朝
@ 婉约
@ 女子
@ 思念
薄罗衫子金泥凤,困纤腰怯铢衣重。笑迎移步小兰丛,亸金翘玉凤。娇多情脉脉,羞把同心捻弄。楚天云雨却相和,又入阳台梦。
诗人:李存勖 朝代:南北朝 浏览:1295
《阳台梦·薄罗衫子金泥凤》
# 古诗大全 #
@ 张泌
@ 唐朝
@ 女子
@ 思念
露花烟草,寂寞五云三岛,正春深。貌减潜消玉,香残尚惹襟。竹疏虚槛静,松密醮坛阴。何事刘郎去?信沉沉。
诗人:张泌 朝代:唐朝 浏览:3952
《女冠子·露花烟草》
# 古诗大全 #
@ 王维
@ 南北朝
@ 送别
@ 即景
@ 寓情
@ 思念
王维大约在公元740、741年(开元二十八、二十九年)知南选,至襄阳(今属湖北)。他集子里现存《汉江临眺》、《晓行巴峡》等诗,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。沈子福,事迹不详。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。江东,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。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,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。 王维
诗人:王维 朝代:南北朝 浏览:2015
《送沈子归江东 / 送沈子福之江东》
# 古诗大全 #
@ 王维
@ 唐朝
@ 咏物
@ 抒情
@ 思念
@ 唐诗三百首
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。 愿君多采撷,此物最相思。
诗人:王维 朝代:唐朝 浏览:2140
《相思》
# 古诗大全 #
@ 佚名
@ 当代
@ 思念
@ 爱情
这首诗在徐陵的《玉台新咏》中题作《留别妻》,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。然而今读诗中“征夫怀往路”、“行役在战场”诸语,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,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。 诗的前四句写一对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欢愉之中。“结发”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、女子十五束发
诗人:佚名 朝代:当代 浏览:1773
《留别妻》
# 古诗大全 #
@ 董必武
@ 近代
@ 春节
@ 祝愿
@ 思念
这首诗从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围坐一起共度元旦的盛况写起。“笑语哗”可以想见当时的热烈情景。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一浪盖过一浪。蒋介石此时正加紧实施其反共阴谋,一边策划军事进攻,一边政治上排挤共产党,耍弄两面派手法。这样办事处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,环境更为恶化;他们一面要揭露蒋介石的真反共、假抗日的阴谋,把事
诗人:董必武 朝代:近代 浏览:4697
《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》
# 古诗大全 #
@ 晏几道
@ 宋朝
@ 宋词精选
@ 思念
@ 女子
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,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。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,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,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。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,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,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。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,通过描写
诗人:晏几道 朝代:宋朝 浏览:4207
《临江仙·斗草阶前初见》
# 古诗大全 #
@ 李贺
@ 唐朝
@ 七夕节
@ 思念
别浦今朝暗,罗帷午夜愁。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 天上分金镜,人间望玉钩。钱塘苏小小,更值一年秋。
诗人:李贺 朝代:唐朝 浏览:3054
《七夕》
首页
上一页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下一页
末页
一周
月度
友情链接:
诗零网
名桩古诗词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