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懋
易水歌古诗
辛弃
朱凯
薛逢
郑述诚
韩弇
牛殳
谐开头的诗词
朱休
张栻
品质
此地
宋元素
白玉 诗词
唐代
古诗词解释
周镛
击瓮图古诗
130字诗词
蒋捷
张鷟
诗经采薇节选注释
爱山
之 诗句
菊翁
古诗大全300首
关于古诗的阅读题
诗歌月刊
观音的诗词
诗经 王风 扬之水
雪诗词
李白诗词
无名女鬼
歌颂母爱的诗句
刘清夫
伤感的诗词
马援
琴诗
# 古诗大全 #
@ 苏轼
@ 清朝
@ 哲理
琴诗原文 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
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
琴诗拼音解读
ruò yán qín shàng yǒu qín shēng ,fàng zài xiá zhōng hé bú míng ?
ruò yán shēng zài zhǐ tóu shàng ,hé bú yú jun1 zhǐ shàng tīng ?
※提示:拼音为程序生成,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。
猜你喜欢的诗词
热门诗词推荐
芭蕉(照见芭蕉叶上诗)
画松(画松一似真松树)
菩提偈
江梅引(人间离别易多时)
清平乐·柳边深院
辨弦声
相思怨(人道海水深)
国门东(车马匆匆)
1
齐天乐·送童瓮天兵后归杭
2
鹦鹉(莫恨雕笼翠羽残)
3
封燕然山铭
4
偈一(菩提本非树)
5
听雨
6
别东林寺僧
7
箴作诗者(倚马休夸速藻佳)
8
长安遇冯著
苏轼(1037─1101)宋代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。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。祖父苏序是诗人,父苏洵长于策论,母程氏亲授以书。嘉祐二年(1057)参加礼部考试,中第二名。仁宗殿试时,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。因母丧回蜀。嘉祐六年(1061)经欧阳修推荐,应中制科第三等,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。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。熙宁二年(1069)还朝任职,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。他强调改革吏治,反对骤变。认为「慎重则必成,轻发则多败。」因意见未被采纳,请求外调,从熙宁四年(1071)起,先后任杭州通判,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知州。每到一处,多有政绩。元丰二年(1079),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深文周纳,罗织罪名,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。5个月后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。元丰八年(1094)哲宗立,任用司马光,废除新法。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,由于与当政者政见不合,再次请调外任。先后任杭州、颍州、扬州知州。后迁礼部兼端明殿、翰林待读两学士。绍圣元年(1094)哲宗亲政后,苏轼又被一贬再贬,由英州、惠州,一直远放到儋州(今海南儋县)。直到元符三年(1100)徽宗即位,才遇赦北归。死于常州。宋孝宗时追谥文忠。苏轼政治上几经挫折,始终对人生和美好事物有着执着的追求。他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,又吸收释老思想中与儒家相通的部分,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。文学主张与欧阳修相近。要求有意而言,文以致用。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。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文学巨匠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其文纵横恣肆,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独具风格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「苏辛」。创作以诗歌为多,计)2700余首,题材丰富多样。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,特别是对农民的同情。如《荔枝叹》、《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》、《五禽言》、《吴中田妇叹》等。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写得精警有新意,耐人寻味。如《有美堂暴雨》、《题西林壁》等。诗歌还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画面,无事不可入诗。写物传神,奔放灵动,触处生春,极富情韵,成一代之大观。散文成就很高,为唐宋八大家之一,谈史议政的文章气势磅礴,善于腾挪变化。叙事记游的散文既充满诗情画意,又深含理趣。《喜雨亭记》、《石钟山记》、前后《赤壁赋》是其代表作品。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,突破了相思离别、男欢女爱的藩篱,反映社会现实生活,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。「无意不可入,无事不可言」,包括对农民生活的表现。词风大多雄健激昂,顿挫排宕。语言和音律上亦有创新。「指出向上一路,而新天下耳目」。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豪放词派。代表作品有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、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等。爱情词、咏物词均有佳作,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。传世有《东坡全集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。
542 阅读
朝代:清朝 诗人:苏轼 类别:哲理
发表评论
取消@TA
提交
用户见解展示
0条
暂无用户发表对该诗词的见解,快来发表您的见解吧!
一周
月度